边发射激光器外延结构设计与生长
边发射激光器(Edge-Emitting Laser, EEL)的外延结构设计与生长是实现高性能器件的核心环节,需综合材料选择、能带工程、缺陷控制及工艺优化。以下从关键设计要点到生长工艺进行系统分析:一、外延结构设计原理
[*]多层能带调控
EEL的核心结构包含:
[*]有源区:通常采用应变量子阱(如InGaAs/AlGaAs),通过调节阱宽和材料组分(如In₀.₁Ga₀.₉As)控制激射波长(例:905nm激光器需7nm阱宽)。
[*]波导层:对称分布于有源区两侧(如GaAs或InP),用于约束光场并降低损耗。设计时需优化厚度(约数百纳米)以平衡光限制因子与载流子注入效率。
[*]覆层:高带隙材料(如AlGaAs),提供载流子限制和光波导折射率差。掺杂浓度需精确控制(n型/P型掺杂剂如SiH₄、Zn)以减少电阻热效应。
[*]谐振腔设计
[*]通过解理面形成法布里-珀罗腔,腔长通常为1000–2000μm,两端镀高反射/增透膜以优化输出功率。
[*]分布式反馈(DFB)结构需引入周期性光栅(如离子注入刻蚀形成),实现单模激射。
[*]模式控制与散热优化
[*]添加“横模调制层”抑制高阶模,提升基模稳定性。
[*]高热导率衬底(如SiC)及金属电极设计可降低热阻,避免效率衰减。
二、材料选择与量子阱设计实例
波长需求有源区结构关键参数
808nmIn₀.₁₄Al₀.₁₁Ga₀.₇₅As/GaAs₀.₈₄P₀.₁₆阱宽10nm/12nm,双量子阱
905nmIn₀.₁Ga₀.₉As双量子阱阱宽7nm,隧道级联提升内量子效率
DFB激光器InGaAsP/InP布拉格光栅周期≈λ/2neff
三、外延生长工艺与关键参数
外延生长主要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流程与技术要点如下:
[*]衬底预处理
[*]GaAs或InP衬底需高温氢化清洗,去除表面氧化物。
[*]外延层生长
[*]温度控制:高温区(>800℃)由质量传输主导,生长速率平缓;低温区(700
[*]气体调控:硅源(SiH₄/SiHCl₃)与掺杂剂(PH₃/B₂H₆)流量比例决定载流子浓度,需实时监控]。
[*]速率匹配:生长速率通常为–μm/h,过快易导致晶格失配缺陷]。
. 掺杂工艺
[*]n型掺杂:PCl₃、PH₃;p型掺杂:BCl₃、Zn(C₂H₅)₂]。
[*]梯度掺杂设计可降低电压阈值]。
四、缺陷控制与检测技术
[*]常见缺陷类型
[*]结晶缺陷:衬底位错(如螺位错TSD)向外延层延伸,需控制衬底质量(BPD密度<10cm⁻²)。
[*]表面缺陷:掉落颗粒、三角形坑(Carrot缺陷),可通过反应室洁净度及气流优化抑制]。
. 检测方法
[*]在线监测:PL光谱(光致发光)实时反馈晶体质量。
[*]离线分析:
[*]XRD(X射线衍射):晶格匹配度与应力;
[*]SIMS(二次离子质谱):杂质分布;
[*]AFM(原子力显微镜):表面粗糙度(要求05[<.nm RMS)]。
五、性能测试与优化方向
[*]电光特性测试
[*]阈值电流(Ith)、斜率效率、电光转换效率(最高达74%的VCSEL可作参考)。
[*]发散角控制:水平方向θ∥≈10°,垂直方向θ⊥≈40°。
[*]未来优化方向
[*]多结级联结构:如15结VCSEL实现74%转换效率,EEL可借鉴隧道结设计。
[*]硅基异质集成:解决Si与III-V族材料热膨胀系数失配问题。
结论EEL外延设计的核心在于量子阱能带调控、波导光场约束及缺陷抑制。未来需结合新材料(如GaSb长波段)与芯片键合技术,进一步提升功率与可靠性。工艺上需强化MOCVD原位监测能力以实现原子级精度生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