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芯片自给率3年内将超80%!
出处:千羽杂谈导读:中国AI芯片自给率三年内将超80%,美国制裁加速技术独立。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构建自主生态,软件创新弥补硬件短板,人形机器人成本或降至全球三分之一。
6月21日,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发表文章称,据预测,中国AI)芯片的自给率将在三年内超过80%。美国严格的半导体出口管制刺激了中国半导体生态系统的发展。中国正在通过建设由自主研发的AI芯片驱动的数据中心,以及推出搭载国产GPU的人形机器人,将其“技术独立”的蓝图变为现实。全球投行摩根士丹利在其最新报告《中国人工智能:沉睡的巨人觉醒》中预测,到2027年,中国AI芯片自给率将从去年的34%飙升至82%。摩根士丹利分析称,如果不是美国制裁,中国可能还会继续依赖英伟达等外国芯片,但面对外部压力,中国已全面开启了完全自给自足的战略,并且正在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爆发式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是“人才”。中国拥有全球约一半的AI研究人员。基于此,中国制定了构建系统性自主生态系统的战略。在顶级芯片供应受阻的情况下,中国获得了大量英伟达主力AI芯片的降级版本,并专注于改进软件技术,通过堆叠多个芯片来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开源模型DeepSeek-R1以远低于GPT-4o的成本实现了人工智能,并已成为中国用软件战略克服硬件劣势解决方案的象征。
中国向AI生态系统投入了巨额研发资金,并利用其庞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公共机构优先采购”的方式支持国内企业。华为通过由数千个自主研发的AI芯片“昇腾910”组成的“超级集群”,展示了一个参数超过1万亿的AI模型训练系统,向英伟达发起挑战。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突破了7纳米制程工艺的壁垒,将华为自主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变成了现实。有评估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利用替代方案→开拓国内市场→加速自主研发→量产”的良性循环。
“AI大脑”的独立性正在撼动未来产业格局,超越单纯的芯片生产。人形机器人市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至5万亿美元的规模。摩根士丹利预测,凭借自主采购AI芯片和核心零部件所获得的成本竞争力,中国将占据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量的30%。甚至有预测称,如果利用中国供应链生产人形机器人,其制造成本仅为全球供应链的三分之一。
引领中国AI崛起的企业遍布各行各业。摩根士丹利表示,不仅华为和中芯国际,在AI平台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扫地机器人家电企业科沃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地平线都在加速AI创新。凭借这一强大的生态系统,预计到2030年,中国核心AI产业将增长至1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中国的例子证明,AI主导权战争的制胜方程式正在发生变化。与“拥有最高规格的半导体芯片就能直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传统观点不同,能够将略显不足的硬件与软件以及系统有效结合并创造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力量”已成为竞争的关键变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