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光刻 刻蚀
查看: 254|回复: 0

半导体电镀工艺原理

[复制链接]

952

主题

110

回帖

406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069
发表于 2025-8-12 08: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导体电镀工艺是基于电化学原理在晶圆表面沉积金属薄膜的核心技术,其原理、流程及关键要素如下:

⚡ ‌一、基本原理‌
  • ‌电化学沉积‌:
    • ‌阴极反应‌(晶圆):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如Cu²⁺)在晶圆表面获得电子,还原为金属原子并沉积形成镀层。反应式:
      \ceCu²⁺+2e−−>Cu
    • ‌阳极反应‌:可溶性阳极(如铜)氧化溶解,补充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反应式:
      \ceCu−>Cu²⁺+2e−
      该过程遵循法拉第定律,沉积金属质量与电流强度、时间成正比。

  • ‌电场驱动‌:
    直流电源施加电场,驱动金属离子定向迁移至阴极表面。


‌二、关键工艺步骤‌
  • ‌预处理‌:
    • 清洗晶圆表面,去除氧化物和杂质,确保镀层附着力。
  • ‌导电层制备‌:
    • 溅射钛(Ti)、钛钨(TiW)或金(Au)作为黏附层和导电层(UBM结构)。
  • ‌图形化‌:
    • 涂覆光刻胶,通过光刻显影定义电镀区域。
  • ‌电沉积‌:
    • 晶圆浸入含金属离子的电镀液,通电后金属沉积于暴露区域。
  • ‌后处理‌:
    • 去除光刻胶→蚀刻多余导电层→退火改善镀层性能。

⚙️ ‌三、核心设备与材料‌
‌组件‌‌作用‌‌示例‌
‌电镀槽‌容纳电镀液,提供反应环境聚丙烯(PP)或聚四氟乙烯(PTFE)槽体
‌阴极‌承载晶圆,接收电子实现金属还原待镀晶圆
‌阳极‌溶解补充金属离子(可溶性)或保持惰性(需外补离子)铜阳极(铜电镀)或铂金钛网(金电镀)
‌搅拌系统‌消除浓差极化,保证离子均匀扩散磁力搅拌器、鼓泡器
‌电镀液‌含主盐、导电剂、添加剂等,决定镀层性能铜电镀液(占60%以上市场)

‌四、技术特点与应用‌
  • ‌材料演进‌:铝互连→铜互连(电阻更低、功耗更小)。
  • ‌核心应用‌:
    • ‌前道制造‌:铜互连线沉积(提升芯片集成度)。
    • ‌后道封装‌:凸块(Bump)、再布线(RDL)、硅通孔(TSV)中的铜/锡/金沉积。
  • ‌质量控制‌:
    需精确调控电流密度、温度、pH值及添加剂浓度,避免孔洞/缝隙缺陷。


🌐 ‌五、市场现状‌
  • ‌设备主导‌:前道电镀设备由美国泛林(Lam Research)主导;盛美半导体突破铜互连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 ‌封装电镀‌:Applied Materials、ASM等国际企业领先,国内厂商加速追赶。
此工艺通过精准控制离子沉积,为芯片互联与封装提供高性能金属层,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环节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来到半导贴吧,期待您分享精彩的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免责声明|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半导贴吧 ( 渝ICP备2024033348号|渝ICP备2024033348号-1 )

GMT+8, 2025-9-5 06:31 , Processed in 0.1037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